如何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这个论坛给出了建议

时间 • 2025-11-06 09:21:20
文明
生态
中国
传播

10月9日,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在云南大理举行。洱海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与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国今年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配套外宣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现场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同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协会副会长张小影、杨秀萍出席。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主持论坛。

与会嘉宾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分别就“生态文明的中国叙事”与“多元主体参与生动呈现美丽中国”两个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向国际社会讲述生态文明中国故事的路径与方法,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叙事已经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传递中国声音,让国际生态环境故事中增加“中国含量”,促进中外沟通交流,更好地凝聚共识,成为公共关系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围绕生态文明叙事,对外传播该如何开展?又应以哪些内容为重点?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纷纷出谋划策。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表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一定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让更多的人树立理念、践之行动。他通过低碳骑行、屋顶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大量鲜活案例分享,提出生态文明对外传播应在绿色发展观、全球共赢观、全民行动观等引领下,立足科学,确保内容权威可信,同时要把握热点,借势发力,并且树立风格,突出新意,还要有终端视角,从受众角度出发。

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国家叙事的核心之一,也是全球公共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生态文明的故事,要注意将传统叙事和当代叙事相结合、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相结合、事实叙事和理念叙事相结合、科学叙事和人文叙事相结合。要围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突出展示广大公众的获得感,同时在叙事方法上努力创新,积极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图景。

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则提出,跨国界、跨政体、跨语言这“三跨”构成了国际传播必须遵循的规律。他提出,要确立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主体性,要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议题的整体框架,要创设我国生态环境国际传播议题的叙事技巧,要搭建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全媒体矩阵,要设计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立体管道,要实现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有效性,要注重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国际合作。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来自公共关系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各界人士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分论坛上,来自政府、媒体、企业、环保社会组织的多方代表进行了多元分享。

▲云南象群迁徙途中资料图

来自环保社会组织的代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从数字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全球传播与合作的视角,分享了在大数据实践和传播方面的经验。他认为,基于信息公开和数字科技的平台和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中外利益方构建信任,有效传播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