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韩松、姚海军、吴岩谈“天问”:成都是中国科幻作家的摇篮

时间 • 2025-11-21 23:35:49
文学
成都
中国
作家

今(26)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支持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据介绍,“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常设九大奖项,视难易程度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具备了超强评委阵容。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担任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苏童、中国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主任刘慈欣和世界科幻协会品牌保护委员会相关成员为大赛评审委员会副主席。

决赛首席评委包括著名作家徐则臣、王威廉,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韩松、何夕,中国知名科幻学者、作家吴岩,《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科幻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王红卫。

阿来:成都是中国科幻作家的摇篮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这里召开,科幻领域最高奖项雨果奖也在这里颁发,这让‘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的推出成为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阿来表示,“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不仅关注作品,也关注作品的衍生内容,动漫、游戏等,都是科幻文学衍生而出的新形式,且具有很好的前景。

阿来

“成都是一座梦幻的城市,是中国科幻作家的摇篮。”阿来认为,科幻文学的发展,也符合成都文化产业布局。这与成都这座城市气质有关,“从传统上讲,三星堆、金沙(遗址),都是浪漫的、想象力爆棚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篇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是当时川大考古系教授童恩正先生写的。如今,‘幻想’也是年轻人们的趣味所在。”

韩松:该奖对中国科幻再上台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这是一个力度大、权威高且接地气的科幻奖项。无论是从创新意义还是传承意义上,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决赛首席评委之一、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表示,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由成都市政府和中国作协共同发起的奖项,“成都是中国科幻的大本营,而中国作协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对于中国科幻在新时期再上一个台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韩松

韩松表示,成都再生长出一个科幻奖项,是因为这个城市对培育科幻有着无穷的机会和空间。成都是一座科技创新的城市,是一座不断在改革突破的城市,它有着很强的想象力和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的能力。“希望‘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奖项能办成一个能够叩问天地秘密、有力量、有权威、独特的科幻大奖。”

姚海军:把优秀作品筛选出来,为市场开发提供更多可能

“‘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奖项的设立,表达了当下社会对科幻的关注与期望。”决赛首席评委之一、《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认为,当下的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正呈现出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文学应该要有相应的表达,对这种表达的期望也越来越强烈。”

姚海军认为,成都正在加紧打造科幻之都,“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便是其中的助力。“从早期优秀的科幻作家刘兴诗、童恩正,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科幻世界》一直用国际化的视野办好类型文学的杂志,再到如今中国科幻走出快速发展之路,这期间,中国的科幻文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姚海军在《科幻世界》杂志社

姚海军拿《三体》举例,表示整个世界都开始关注到中国科幻,在科幻领域我们已经能够与世界双向对话,“今年的雨果奖提名名单里,也出现了多篇中国作家的作品。之前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中国作家,这也表明年轻一代正在迅速成长。”

他认为,该奖项对中国科幻产业发展不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对科幻作品的筛选,其实就是为科幻产业开发做非常必要的准备。我们要把优秀作品筛选出来,才能为后续市场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吴岩:科幻产业核心是原创,该奖为成都科幻增添砝码

“成都是科幻重镇,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科幻文学奖,大家还是很看好。”决赛首席评委之一、中国知名科幻学者、作家吴岩表示,如今中国正处于科幻的发展时期,“再有多少科幻奖,我觉得都还不足,期待能够做起来、做好。”

吴岩

“位于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创造的《三体》,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幻作品,在全球盈利。随后的《流浪地球》,起源也是在成都。因此成都是中国科幻产业的基础。”吴岩表示,在全国,只有北京和成都做了未来科幻产业发展规划,而成都是唯一举办过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科幻产业的核心就是原创。”吴岩表示,希望“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能对科幻原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我觉得有了‘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奖项之后,又给成都(科幻)增添了一个砝码。”

红星新闻记者毛渝川任宏伟编辑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