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访华:能否带来中美“气候”新变化?

时间 • 2025-10-29 05:06:23
合作
气候变化
中国

据参考消息网15日报道,生态环境部14日发布消息称,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4月14日至17日访华。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同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就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交换意见。

2020年11月23日,拜登胜选后迅速提名克里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这是美国首次设立“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一职。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同样是一个新职务。今年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布,经中央批准,解振华担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能与有共同语言的人谈共同关注的事,效率会更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难题,中美两国在此方面存在着合作的必要性。

▲资料图:克里与解振华

具体来讲,气候变化是中美利益重叠且具有合作意愿的领域: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美国继拜登上台后重返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并加强了对有关气候变化国际事务的参与度。

而2021年是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年份之一。10月11日至2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中国昆明举行;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也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眼下,美国已经宣布将于4月22日地球日当天举行“全球气候峰会”,并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此前表示,中方已经收到邀请,目前正在认真研究。

“上述安排为两者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增加了确定性,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向中新社解读道,现阶段中美将气候变化领域作为合作的平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今年1月28日曾表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两国曾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美为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和生效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但赵立坚同时强调,中美在具体领域的合作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必然与整体的中美关系息息相关。

▲2016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并代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4月14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说,中方愿同美方及国际社会一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可这从来不是一个孤立问题。比如,超算平台在预测极端天气、分析成因、寻求气候变化规律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日美方将7个中国超算实体列入所谓“实体清单”,加紧对中国“卡脖子”——这起码说明,美方所谓的合作缺乏十足诚意。而在应对全球问题上,没有政治信任很难合作。

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主任吴岚也同样认为,克里对中国的访问是美中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高层互动在暂停了4年后的一次“重启”,但两国并不会一夜之间回到奥巴马时期那种在气候问题上的深度合作。

红星新闻记者林容

编辑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