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局长为谋求副厅被骗300万元,官迷心窍实为利迷心窍
他们“所图者甚大,所虑者甚远”,根本上还是为了攫取更大更多的利益
5月31日,湖南省纪委监委“三湘风纪”发布视频,披露了湖南省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秦方进案的相关细节。秦方进经人介绍认识了自称在省里有关系的卢某某和葛某,以为找到了升官的路子,卑躬屈膝,经常微信请安示好。卢某某称可以帮他升副厅职,需要一笔300万元的“协调费用”,秦方进就联系商人佘某某并向其索贿300万元。后来时间长了却升迁无望,这才意识到被骗。
这些“买官”细节一波三折,颇具戏剧性。其中有政治骗子、官场掮客,也有官迷心窍、自愿上钩的官员,还有官商勾结、输送利益的商人。每个角色都是本色出演,张力满满,纠缠撕扯在一起,织就一条黑色的利益链条。尽管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但仅从流程看,仍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秦方进
辗转任职多个“实权部门”一把手的秦方进,只是识人不明的愚蠢吗?或许,一个人在过于热衷于加官进爵时,确实会丧失辨别能力,对官职的美好想象也会暂时降低他的智商。不过,秦方进身上并不仅仅只有愚蠢和贪婪,更有权力带来的恣意和任性。因为他大权在握,一句话就可以轻松搞来300万。而“崽卖爷田不心疼”,像这样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就能升官的“买卖”,完全是无本生意,他当然不会特别在意。
像秦方进这样的官员,其理想信念早已崩塌,只剩下权力这个唯一的续命神药。他之所以能够卑躬屈膝,经常给政治骗子卢某某等人请安,就是在他的眼里,只要能升官,什么体面、尊严、人格啥的,似乎都可踩在脚下。至于金钱,更是自有出处,完全不在话下。可以说,并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高明,而是被骗的官员一直沉浸在“万一办成了呢”的迷之自信中。
毕竟,在秦方进的认知中,似乎只要官职到手,自然会予取予求。据报道,在留置点,秦方进还说出“豪言壮语”:“我马上就要提拔了,你们现在把我搞进来,是不是有人想整我?你们给我一个礼拜时间,我出去就能找人把事情摆平!”可见,他的底气就是权力。权力就是一切,权力能助他升到更高的位置,权力能帮他“摆平”各种难办的事,权力更能让他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实际上,被骗300万只是秦方进违法犯罪事件中的一个小插曲。据通报,秦方进还存在“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车辆、车位及住房”“拥有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等诸多问题。这也从更多侧面表明,秦方进追逐升官的动力和归宿究竟为何。
近年来,多名官员落马后被点名“结交政治骗子”,如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原副主任,陕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韩勇被指“结交政治骗子、搞政治投机”;今年2月被双开的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超也涉及被骗钱,“为逃避查处,结交政治骗子,被骗巨额财产”。
官员结交政治骗子,当然会被处分,也注定不会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同情。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增写了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或者被政治骗子利用,以及党员充当政治骗子的处分规定。而这样的官员,也与秦方进一样,不可能只是一时官迷心窍,才结交政治骗子。他们“所图者甚大,所虑者甚远”,根本上还是为了攫取更大更多的利益。
说到底,与其说买官者是官迷心窍,不如说是利迷心窍。打击政治骗子,惩治政治投机,从根本上还在于要织密制度的笼子,不仅要限定权力范围、厘定权力界限、减少自由裁量、规范权力运行,也要健全完善制度,使权力授予、行使、监督全过程和各环节都有制度规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龙之朱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