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货车司机自述“自残求复磅”,当地需要给出是非公论
还是得强调,采取极端行为不可取,哪怕真遭遇了“刁难”,取证事后维权也好过现场把自己置于险境。而要劝导司机更理性,舆论的“说教”恐怕收效甚微,关键还在于确保相关环节的依法守法。
4月13日,山东90后货车司机赵洪军发视频讲述自己“被超载”的经历。据媒体报道:当事司机赵洪军介绍说,他从山东装载49.89吨有色金属,一路上过了5个收费站都是正常过站,可是到了广东清远清城区新庄超限站时被查出超载,车辆称重为50.24吨。司机不信服这个结果请求复磅,遭到拒绝,情急之下采取极端方式自证清白,随后复磅结果显示,其车辆超限在1吨以内,可免于处罚。
↑赵洪军称货车复磅结果为49.96吨。图据上游新闻
首先还是得强调,司机采取“自残”的极端行为很不可取,哪怕真遭遇了“刁难”,取证事后维权也好过现场把自己置于险境。当然,这样的建议在当事人看来,也可能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要劝导司机更理性,舆论的“说教”显然收效甚微,关键还在于确保相关环节的依法守法。
具体到这次事件,目前能看到的只有司机单方说法。他在网上展示了伤口照片,但检测站以及主管部门还没有给出说法,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现在还难下判断。如果司机所说属实,那确实存在疑点。超载罚款,这是法规明文,不存在异议。问题在于,如果真如他所说,其他地方都没查出超载,为什么到了此处就超载,且还不同意复磅?
这并不是人们无事生疑,类似情节在网上能检索到个案:比如个别地方超限检测站把没有超载的货车测出超载,比如因为地磅使用频率过高导致准确率下降,或者误差、车速等导致采集数据不准。在这些案例中,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是,司机要求复磅往往被拒。有的较真司机耗时耗力,事后维权成功;有的顾忌程序繁琐、成本太高,只能忍气吞声。
目前,超限站主管单位回应称,正对该事件进行调查,之后会发公告。这是必要的。该检测站这一次到底是什么情形,当地需要给出是非公论。因为49.89和50.24两个数据之间相差甚微,也有可能事实重量就是后者,检测站没有问题。可即便如此,也需要解释为什么出现异议之后,不能给一次复磅的机会。目前检测站对于复磅,有没有明确的规则?也要让大家看到,如果对结果有疑问,司机可以走什么维权申辩渠道。只有这个渠道是畅通的,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重演。
管理货车涉及众多司机的切身权益,规章制度能细化就要尽量细化,现场处置也不能有灰色地带,否则司机就容易认为,只有采取极端行为才有效。这对各方来说,都是最不希望看见的结局。希望通过调查善后,尽快澄清误解,给更多司机提供切实保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守一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