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看重”人才:建议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紧缺人才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带来了新提案,关注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据了解,今年他准备了6个提案,其中乡村振兴2个、现代农业3个、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个。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提案中,刘永好都强调了“人才”作用,围绕人才做出建议。其中,刘永好特别提到,建议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的紧缺人才。
关于乡村振兴:
建议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
2021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刘永好建议,由10位民营企业家(特别是曾参与当年发起倡议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再次发出《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倡议,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
他建议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引领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数百亿元规模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金的投资、管理和使用,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发展。同时搭建乡村振兴公益平台群,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刘永好
关于乡村振兴绿领人才培育方面,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如何培养更多元、更高级的乡村振兴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他建议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建设,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此外,建议实行“引企入教”改革,降低企业参与办学难度,推动新农民职业教育的学历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三农专业。
刘永好还提出,建议加强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引导涉农企业输出成熟的农业人才培养方法和产业管理经验,关注乡村人才梯队建设。
关于现代农业:
建议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的紧缺人才
由于育种周期长、起步晚、投入大、见效慢等原因,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远低于国际水平。当前的“猪芯片”问题上,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符合条件的现代化育种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种猪测定基础薄弱、单个项目规模小、疾病威胁严重、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
因此刘永好建议,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在具备相关能力的的情况下申报攻关育种项目,国家按照相关标准评估确认后给予补贴。建议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运营能力。建议鼓励种业企业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技”“引智”结合,奖励跨行业跨国攻关“猪芯片”的紧缺人才。
生猪养殖方面,他建议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此外建议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有梯度的准入资格,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预防产能过剩,以支持符合行业资质、长期扎根农业、拥有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规模化发展。
刘永好还提出,应细化养猪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健全环保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行业标准、以政策形式规范为防控非瘟新增的产业用地需求。同时构建打通全产业链的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学预测、及时调控投资、产销、供需关系。
关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建议出台民企引进数字科技人才优惠政策
传统企业缺乏互联网基因,直接实施数字化转型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为此刘永好建议有关部门出台鼓励民营企业组织再造的政策,筹建民企数字化转型帮扶基金,出台民企引进数字科技人才优惠政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刘永好还建议,相关部委和各地方优先选择一些行业作为切人点,对相关龙头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典型样板、试点项目进行扶持和推广,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标杆项目,通过自身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升级。出台数字化转型帮扶政策,如健全专项工作机制、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等,鼓励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加快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刘永好认为,应加快建设各级大数据中心,搭建统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协作交流等服务,便利民营企业“上云用数”。
在企业创新方面,刘永好认为,应更重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推动建立不同层面的优质服务企业“资源池”,特别是组织遴选一批技术实力强的供给侧企业,包括中小科创企业,予以重点支持,释放创新动能,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