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团圆”背后:时隔二十四年,警方是怎么找到嫌犯的?
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失散的家庭再次团聚的场景。今年7月,这张团圆的名单中又新增了一个人,那就是郭刚堂被拐二十四年的儿子郭振。
1997年9月21日,山东聊城郭刚堂夫妇时年2岁半的儿子郭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名陌生女子抱走,下落不明。二十多年来,郭刚堂锲而不舍地寻找被拐走的儿子郭振。电影《失孤》就是改编自这个真实的故事。如今,拐卖郭振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已归案,目前案件仍在侦查阶段。时隔二十四年,警方是怎么找到这两名犯罪嫌疑人的呢?
一卷陈旧的卷宗,将时间拉回到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的儿子郭振被拐走的那一天。根据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的内容显示,事发当天,郭刚堂的妻子张文革向警方报案称:同村李某将一陌生女子带回家中逗留,傍晚时,该陌生女子将郭振带走,下落不明。
刘恩忠,是办理郭振被拐案件的第一任民警,当年27岁,与郭刚堂同龄。虽然接到报案时已经错过了追踪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但警方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展了各项调查走访工作。根据当年调查的情况,有村民反映,看见一个陌生女子将郭振带走了,而这个陌生女子在事发当天曾在同村李某家出入。
可在警方问询时,对于这名陌生女子的情况,李某却表示并不知情。警方围绕李某进行了大量的摸排工作,从作案动机到过往经历等方面进行调查,历时两个多月,最终排除了她的嫌疑。
“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年龄二十几岁,穿着时髦”,这个拐走郭振的人贩子,在村子里神秘出现又快速消失,只给警方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迹。
2000年,DNA技术被应用在打拐工作中,那一年,聊城警方就采集了郭刚堂夫妇的DNA数据信息,后期随着技术发展,又多次补充完善。2009年,公安部成立全国DNA打拐数据库,帮助寻亲家庭快速、高效寻找被拐儿童。但因为郭振的信息没有入库,所以始终没有比中。也是在2009年,警方收到了一条疑似郭振的线索。
在公安部开展的“团圆”行动中,将“郭振被拐案件”列为挂牌督办案件。今年6月,公安部组织专家,突破技术壁垒,运用最新比对查找手段,终于在河南发现了疑似郭振的线索。
接到公安部指令后,专案组在2021年6月11日,端午节假期的前一天,出发前往河南林州,在河南警方的协助下,通过再次比对,最终确认了河南林州一户人家的孩子就是郭刚堂被拐24年的儿子郭振。而接下来还有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等待着专案组的民警们。
在这起案件中,根据郭振养父母提供的线索,警方锁定了一位叫作呼某的男性,当年就是经呼某之手将郭振卖给他们的。
呼某的老家在河南林州一个村子里,目前早已无人居住。根据警方的调查,呼某现如今正在山西,被关押在看守所里。
专案组派出一组办案人员连夜赶往山西,对呼某展开调查。第一次审讯时,呼某否认在1997年到过山东,也否认了参与拐卖郭振案件。
据了解,呼某曾因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有过两次被判刑的记录,具有一定反侦查意识,审讯时不仅拒不交代,还混淆警方视听。办案人员转换思路:既然呼某无法突破,能否在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找到线索呢?警方想到了呼某在老家河南林州的那座老宅。
当年拐走郭振的是一名女性犯罪嫌疑人,她和呼某是什么关系?能否通过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呢?
守在河南林州的一组办案人员来到呼某曾经居住的老房子,在满是灰尘、物品杂乱的房间里开始了搜查工作。
老式胶卷相机冲洗出来的照片,一般会在照片的右下角留下拍摄的时间,于是1997年前后的照片,成为寻找呼某和女性犯罪嫌疑人相关联的重点物品。可在这本影集中,这一时期共有四个女性的照片,四人几乎都符合当年目击者对那个陌生女子的描述。究竟哪一个才是犯罪嫌疑人呢?照片的背景释放了关键的信息。四名女性中,只有一人的背景显示为山东。
除此之外,侦查人员搜出了一本出版于1997年的交通图册,从其中的一个细节侧面印证了呼某曾去过山东。
此时,负责走访调查的一组民警传来消息,确认了照片中这名女子的身份。
但由于年代久远,呼某家附近的邻居也无法提供更多有关小唐的线索,照片还是她年轻时的样子,现如今小唐的体型样貌是什么样?又身在何处呢?
商西广和两名同事从上千万的人口数据当中筛选出几百条可疑的数据。对这些数据逐一进行研判分析,用时两天一夜,最终确认了唐某的真实身份。
确认了唐某的信息后,警方开始围绕她开展侦查工作。在掌握了唐某1997年的行动轨迹、与呼某的交集、有拐卖儿童罪前科等大量信息后,专案组在山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唐某。
一个在当年只给办案民警留下模糊线索的犯罪嫌疑人,终于凭借警方的细致调查让她再次浮出水面。而在大量扎实的证据面前,唐某也终于说出了她当年拐走郭振的经过
案件终于在唐某这里打开了突破口。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呼某也不得不交代了他的犯罪经过。
据调查:1997年,呼某、唐某两人相识并恋爱,同年9月,两人一起在山东旅游期间为图财,预谋拐卖儿童。9月21日,两人窜至山东聊城,呼某在汽车站附近等候,唐某外出寻找作案目标,将在家门口玩耍的郭振抱走,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由呼某将郭振贩卖。对于唐某来说,多年来提心吊胆的日子,在承认犯罪的那一刻,得到了释放。
办案民警经过分析研判,认为呼某与唐某从结伙到最后分手,有将近2年的时间,再结合两人的作案手法,应该不只有拐卖郭振这一起案件。警方又进一步对两人开展侦查工作。
从接到指令出发,到确认郭振的身份,再到找到呼某、抓获唐某,专案组一共用了9天时间。
今年7月11日,在聊城市公安局举行了认亲仪式,郭刚堂与郭振失散24年后再次团聚的场面令人感动落泪。
从今年7月郭刚堂和郭振团聚到现在,郭刚堂曾经有一段时间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后来又再次发声,他都经历了什么?面对当时“严惩买家”的舆论,他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这么多年来,老郭骑着摩托车跑遍大江南北,寻子的日日夜夜,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距离郭振只有一层窗户纸,现如今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揭开,有阳光照进了他的心里。他也想把这份温暖的力量带给更多的人。这也是老郭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选择继续发声的原因。
除了建立寻亲网站,老郭还和很多寻子家庭有联系。张立花,1994年在云南楚雄到昆明的一个高速收费站丢失了三岁大的儿子,小名叫作“小山东”。她曾想过轻生,后来在郭刚堂的鼓励下活了下来,现如今身患重病。
找到郭振的消息一经报道,“严惩买家”的舆论铺天盖地,对此郭刚堂选择了沉默,他理解网友的态度,但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认识太多像张立花一样还在寻找孩子的人,郭刚堂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
而在法律上,对于“买家入刑”的问题,也有着不同的量刑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郭刚堂也希望那些造成他人家庭骨肉分离的人贩子,能够勇敢地站出来。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