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计划培育40个新经济新赛道,构筑成都“比较优势”
每一座卓越的全球城市都具备不可替代、难以超越的比较优势,能否在新一轮全球城市竞争格局调整中实现后发赶超,关键在于增强战略预判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持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全球运筹力。
下一步,成都将如何以新经济构筑城市未来发展比较优势?“我们将以新经济‘五新’路径赋能传统产业,把长板拉长,计划培育40个新经济新赛道。”在7月23日举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分组讨论会上,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表示。
从新场景到新赛道,在卢铁城看来,“赛道”本身而言就有竞争超越的含义,非常契合目前成都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发展需要,“场景和赛道,都是新经济企业的发展诉求,是产业发展方向的诉求。”事实上在新经济赛道,成都一直处于领跑梯队。从2017年在全国率先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起,从“城市场景”向“场景城市”跃升,以“场景-赛道-新产业新业态”为支撑的新经济发展生态已经初步构建。
“虽然从新经济整体实力来看,成都还不具备超越北上广深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在新经济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卢铁城表示,下一步,围绕新赛道、新场景、新主体、新载体和新生态,成都市新经济委将持续深化新经济品牌,大力提升城市活力。比如,将强化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持续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实施“十百千”场景示范工程,深化“双百工程”和梯度培育计划等等,“目的就是构建新场景、共享新机会,壮大新主体孵化的这个新赛道。”
新赛道如何发力?卢铁城介绍,围绕产业新赛道,结合成都新经济的实践,成都市新经济委将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形成具有国际传播力的新经济话语体系。“用新赛道点亮新经济,推动形成全市产业新赛道布局发展的热潮。”卢铁城透露,目前已经初步形成40个新经济新赛道,其中包括16个为优势赛道,14个基础赛道以及10个未来赛道。
卢铁城举例说,所谓优势赛道,就是在全国规模比较大、技术含量比较高,产业的规模控制和承载比较强的赛道,比如工业无人机这一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再比如汉服产业、医美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成都产业规模已经和上海比肩,“在这些赛道,我们要把长板拉长,持续领跑。”卢铁城说,成都市新经济委将以新经济“五新”路径赋能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优势赛道,塑造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下一步,我们将以赛道为主题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协助各区市县,以高能级项目为抓手,积极为冲刺两万亿目标作出新经济的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