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新剧演摇滚妈妈不对付的母女,为啥硬要扯上摇滚?

时间 • 2025-11-06 11:42:24
一个
女儿
乐队
国产

从鲁莽冲动的郭芙蓉到泼辣率直、粗中有细的王翠平,再到独立“人间清醒”的苏明月。

这些角色,或许早就成为演员姚晨的标签。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40多岁的姚晨叛逆了一把。

烟熏妆、彩色的头发、豹纹外套加上唱歌时狰狞的表情。

在《摇滚狂花》中,姚晨摇身一变成了失意的摇滚明星,还遇上了一个12年不见,正处于叛逆期的女儿。

无论是看起来远离主流叙事的摇滚歌手(虽然已经过气了),还是一个自私、不负责任的母亲,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当下的国产剧中,都是极为少见的,也因此让人充满了期待。

但最终看下来,这部号称喜剧,披着摇滚“外套”的剧集却让人有些一言难尽,观众对它的评价也颇为两极:赞的人认为它拓宽了国产剧内容和人设的边界,打开了“国产大女主剧”新的可能性;批的人则认为它只是披着摇滚皮的家庭伦理剧,“导演但凡喜欢点摇滚都拍不出来这么个玩意儿”。

那么,这朵“摇滚狂花”的成色究竟如何?

《摇滚狂花》的故事从曾红极一时的女子乐队“狂花”乐队主唱彭莱(姚晨饰)讲起。

应该说,姚晨饰演的彭莱的确是国产剧里极为少见的女主形象。一出场,就是穿戴着各种金属链子,烟熏妆、豹纹外套,表情狰狞地嘶吼。

台下,彭莱也是性格暴躁,伸手就打动口就骂,就连在派出所也叼着烟。因为生活不如意,酒精就成了她唯一的逃避现实的出口,随时都抱着酒瓶喝酒,整个的烂酒鬼一个。

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可以渐渐拼凑出彭莱的前半生——

5岁时被父母抛弃,跟酗酒的姑妈一起住到成年,期间还要忍受各种辱骂和暴打。

成年后,成为摇滚歌手,组建“狂花”乐队,却在最红的时候在舞台上情绪失控,抡着手里的吉他砸向了自己的乐队伙伴,也是她的好闺蜜陈月。

彭莱之所以如此,是她在演出前看到了一张结婚证。彭莱的前老公,刚和她离婚,转眼便和陈月扯了结婚证。

爱情失意,彭莱远赴异国,年仅6岁的女儿白天留在前夫身边。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彭莱也并不如意。她的音乐并不被外国人所接受。

自杀未遂后,为了维持生活,她白天在养老院做护工,用中文给一个个外国老人说着“狂花”乐队曾经的辉煌。晚上,她则在唐人街的中餐厅,抱着吉他给大家唱《爱拼才会赢》。

12年后,因前夫意外离世,彭莱回国与白天(庄达菲饰)重逢。因为多年未见,两人无法像正常母女般相处,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看多了国产剧里傻白甜的小白花,或是穿着套装强拗的职场女精英,一下出现这么一个又丧又猛的烂人女主,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女性也可以是既混蛋也光芒万丈的样子,《摇滚狂花》的“狂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无疑是这部剧最具突破性的地方。

但“摇滚”呢?

加入摇滚这张“皮”,显然是创作者求新的手段。毕竟,国内电视剧少有对艺术家、音乐人生活的描写,更不用说摇滚这种有些“非主流”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部以“摇滚”为名的作品,剧中的摇滚元素也实在不少。

从片头可以看到,这部剧的音乐制作上,邀请了脑浊、Joyside等多支国内乐队创作。换言之,剧中彭莱和白天的乐队所演唱的歌曲,确实是正儿八经的摇滚乐队创作。

不过问题也出在这儿。无论是歌曲本身,还是姚晨的演绎,都收到了不少负面评价。如果说,“好听不好听”这事儿还是见仁见智,那么作为一个讲音乐的电视剧,剧情里的歌大多只放几句,演了四集还没有一个正经的舞台,更不用说把摇滚的live现场表现得像爱豆演唱会,就难免让冲着摇滚而来的观众诟病了。

更关键的是,有了摇滚乐队在音乐上操刀,并不代表整部剧的摇滚味就有了。

摇滚是什么?摇滚音乐人是什么样的?

尽管剧中也借彭莱和女儿的对话,说出了诸如“摇滚不需要被定义”这样似乎探讨摇滚精神的话语。问题是,主创者明显对摇滚缺乏真正的认知,也并没有试图真正去挖掘一个摇滚音乐人的精神内涵。

一个或许不是很恰当的联想。在彭莱的身上,至少是她的个人经历上,其实隐隐可以看到美国著名摇滚女歌手帕蒂·史密斯(PattiSmith)的影子:因为意外怀孕而终止学业;孩子生下后交给别人抚养,自己到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做工;攒够了钱之后,21岁来到纽约……

或许并非有意为之,但似乎也说明了,正如那些烟熏妆、皮夹克、烟酒、脏话,彭莱的身上被赋予了太多看似“摇滚”的标签,而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摇滚——毕竟这个世纪的摇滚老炮们已经端着保温杯开始打坐养生了。

可以推测的是,主创希望用摇滚精神来挖掘女性的成长和精神世界,反叛、敢作敢当的彭莱也确实对应了摇滚精神的某一方面,但剧集对彭莱的刻画过于片面和刻板。

在“摇滚狂花”彭莱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原生家庭不幸,遇人不淑,事业失意,众叛亲离,但她就是不管不顾,要把叛逆进行到底。哪怕经历了十二年的漫长岁月,从当红女星到无人过问的护工,仍然毫无成长,出国前拿起吉他就打人,回国后也动不动就拿起酒瓶子想砸人。

问题是,先不论摇滚是否就等同于叛逆,至少,失去了社会背景和意义指向的叛逆,看起来更像是一场青春伤痛的成长,抓马又烂俗。其结果好像就在给人说:你看,这就是摇滚歌手。他们就是这样的,满嘴脏话,台上演出都可以打架……

当然,从播出的内容也可以看到,《摇滚狂花》的摇滚其实只是它的外皮,它的内核一定是母女的情感:两个不对付的母女,为了摇滚梦想最终和好如初,冰释前嫌。

所以,比起所谓对于摇滚精神的探索,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两母女之间的“相爱相杀”。尤其是前几集,双方可以说是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彭莱可以用恶毒的语言讽刺女儿的琴技,女儿白天也还以颜色,干脆利落地把彭莱的所有衣服全部扔到垃圾堆。

这还不算完。你把门锁换了,我就用502胶水堵住锁芯;你把我的衣服扔了,我就点火烧床单;排练影响我休息,那我就把声音开到最大把功放烧坏……

母女之间的硬冲突,完全超出了一般的伦理认知。女儿把母亲往大马路上推,往湖里边推,等等。

应该说,该剧选择了一种国产剧少见的母女关系来呈现,尤其是彭莱这个母亲形象。抛弃了女儿十二年,她不但没有负疚心理,反而在和女儿的家庭斗法大集合中,一门心思就想着把前夫那一套北京三环内的房子卖掉(有一半是她的财产),跟女儿各自分完钱走人。

这在国产剧中也是相当罕见的。它背离了传统的“母爱叙事”,让母亲从“母职”中解脱出来了:做自己、爱自己,优先于做母亲。如果能把这条线坚持下去,虽然仍有剧情杂乱、为了新鲜感在各种主题之间来回横跳之嫌,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这也是不少人在看过前八集给它打高分的原因。

但国产剧烂尾的毛病再次上演。剧情进行到后半段,急转直下,各种失忆、生病、昏迷的烂梗都要来一遍,就是为了走向最终必须的“和解”。虽然有为了过审、播出的考量,仍不能不说是编剧的偷懒。

应该这么说,作为今年荧幕上一部颇为独特的剧集,《摇滚狂花》在题材内容和人物设定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剧中的摇滚元素,彭莱和白天的母女关系,确实是过去和当下国产剧中少见的。

但这种新颖,也就仅仅是新颖而已。

受制于种种因素,最终还是披着摇滚的皮,讲着家庭伦理的事儿,对于创作者来说,也白白浪费了一个值得深度挖掘的人物形象。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编辑徐云霄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