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斌:未来三年每年增长10%的底气
碧桂园(02007.HK)集团总裁莫斌在2020公司年报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三年碧桂园将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增长,并保持各项经济指标同步增长。
碧桂园公开“三年增长”计划,向市场明确传递了龙头房企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碧桂园强劲的经营状态、持续稳健的财务水平、充足且优质的土地储备以及强大高效的组织队伍,为碧桂园实现“未来三年年增10%”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务的底气
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行情与往年不同。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下半年监管政策趋严,融资收紧。叠加效应下碧桂园依然领跑行业营收,在目前已经公布的2020年度财报中,碧桂园以2020年总收入达到4628.6亿元的营收领跑内房股。
碧桂园2020最新年报数据显示,在三道红线的压力下,碧桂园2020年度净借贷比率为55.6%,总借贷下降至3264.9亿元,同比下降11.7%。公司账面可动用现金余额1836亿元,现金短债比约为1.9倍,资金保障能力良好。
同时碧桂园依旧保持了高位的回款率。截至期末,共实现权益合同销售现金回款额约5193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1%,连续五年高于90%,在行业保持领先,反映其强劲的自身造血功能。
随着疫情好转,碧桂园销售业绩开始回升,今年1-2月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868.6亿元,同比增长61.33%,其中2月单月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65.5亿元,同比增长122.52%;实现权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42%。
年报披露,全年合计每股派息人民币45.53分,全年派息总额占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
近年来,碧桂园财务愈发稳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从3696亿元下降至3265亿元,同比下降11.7%,期末平均融资成本仅5.56%,同比下降78个基点,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土储的底气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958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9个地级市、1350个区/县,达到市场全覆盖。
土储方面,2020年全年碧桂园共获取511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2100亿元。其中,65%位于三四线城市,当期获取已开盘项目中,年化自有资金回报率大于30%的超过9成,新获取的项目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在新获取土地中,75%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公司通过多元化拿地策略,获取高质量土地,权益比也逐年提升,2020年新获取权益比已达到88%。
碧桂园预计,2021年新推权益货量约7000亿元以上,加上12月底带入的约2600亿货量,全年权益可售货量约9600亿元以上。全年可售资源充足,预计全年去化率不低于65%。
具体来看,在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货值中,98%的位于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5%的土储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都市圈,从人口布局来说契合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人口流动趋势。
2013年碧桂园进入四川,现已进驻四川省内城市19个,开发项目81个。同时,碧桂园还大力投入四川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致力于全面助推四川城镇化建设。
国际信用的底气
碧桂园获国际权威评级机构逆势上调评级,迈入投资级门槛,融资成本优势凸显。
凭借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公司强悍的执行力以及未来发展预期,公司备受评级机构认可。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穆迪甚至在4月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展望下调为负面,直到数月后才重新调升回稳定。在此背景下,穆迪将碧桂园评级逆势调升至投资级Baa3,标普也于年内将公司评级展望由“稳定”调升至“正面”。
穆迪报告指出,碧桂园的Baa3发行人评级反映了该公司强大的品牌实力、多元的地域布局、强劲的流动性和穿越周期的具有弹性且稳健的运营记录。公司在中国各主要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撑未来三至四年的业绩增长。
标普、穆迪和惠誉是全球公认最具权威性的三家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碧桂园已获穆迪和惠誉两家权威机构的投资级评级,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屈指可数。
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信用背书大幅提升了公司的信用水平,从而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据统计,2020年碧桂园共发行了7笔共计35.44亿美元海外债券,票面利率位于3.125%-5.625%区间。今年1月5日,碧桂园成功定价发行双年期共计12亿美元债券,其中5.5年期票据票面利率仅2.7%,再创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新低。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房地产行业海外债融资成本为8.32%,碧桂园的发债利率远低于行业水平。
多元化的底气
截至2020年末,碧桂园在机器人、现代农业、创业投资等方面均取得突出的阶段性成绩,已然迈出了朝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转型的坚实一步。
2018年7月成立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两年来博智林机器人的项目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与住宅产业化的研发、制造与整合应用,并建立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体系,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碧桂园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绝大多数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其中18款建筑机器人已投入商业化应用。
截至目前,博智林是全球首家尝试用机器人大规模、系统性地完成建筑施工工序的企业,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碧桂园的高科技事业中,千玺机器人也已快速发展,目前共有80家门店在运营,分布在大湾区九大城市,共投放单机设备583台,遍布十多个省市。截至2021年2月20日,累计提交883项专利申请,已获授权411项,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
机器人事业之外,现代农业和创投业务均获得长足发展,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农业集团布局日趋完善,从育种、科研的前端研发,到“公司+基地+农户”的中端生产,再到碧优选门店市场终端,大农业的全产业链已然打通。创投集团自2019年初成立以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展开股权投资业务,已成功投资数十个项目,其中贝壳找房等4个项目已成功IPO。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符小晓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