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婷婷:公园城市示范区,是经济、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创新示范

时间 • 2025-11-08 11:01:51
示范
公园
城市

成都站在新的起点上。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公布。

成都将如何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婷婷对《总体方案》中“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印象深刻。杨婷婷分析,发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可从经济模式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创新创业。

公园城市示范区

系经济、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创新示范

成都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已有四年。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在杨婷婷看来,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有利于在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积累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

“从示范内容上看,都是体现经济、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创新示范,体现的是对城市、区域整体走怎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探索,也就是在未来,我们中国将给世界呈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杨婷婷说。

▲成都安顺廊桥和幺妹峰同框

“前期成都有关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的全面深化,蕴含着农耕城镇的乡土守望、工业城市的标准高效、生态城市的绿色低碳、超大城市的开放包容。”杨婷婷认为,基于城市基因与现行探索,成都能够担当重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示范区”示范什么?

可从经济模式方面进行突破

“示范区”示范什么?公园城市不是“增绿”而已,绿色低碳引领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全面转型。

杨婷婷提到了“资源禀赋”。她说,从成都资源禀赋看,生态绿脉与绿色工程交织,构建出道法自然的生态基因;古蜀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融汇出别具一格的天府文化基因;低成本与高享受共存,形成“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品质人居基因;资源沉淀与战略投放集聚,具备“国之重器”的创新基因;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等叠加,凝成先行探索、锐意改革的创新基因。

良好的城市基因、厚实的发展基础,发挥公园城市示范效应,杨婷婷建议,可从经济模式方面进行突破,她认为,可以聚焦城市生态资产,推动公园城市的“绿水青山”从“颜值”走向“价值”。

比如,总结提炼前期开展的天府绿道、川西林盘等典型生态区域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经验,由点及面,系统开展城市GEP核算;积极争设西部环境资源交易所,积极引入“生态银行”概念,通过资源收储、资本赋能和市场化运作,实现片区综合开发中生态价值的普遍保护和增值;依托绿化公园、生态广场等生态资源,打造“公园中的沉浸式体验区”、“公园中的办公区”、“公园中的低碳展示区”。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杨婷婷也关注到,成都正在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在她看来,可以聚焦产业优势领域,以生态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上示范先行,在产业建圈强链中,布局有绿色低碳特征的产业,比如,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氢能以及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低碳服务,提升产业的绿色竞争力。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还关系到乡村振兴。“建议紧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针对乡村人才、资金、建设短板,以改革为抓手,推进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全面提升乡村资源集聚水平,基于地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人缘相亲、发展水平相当等原则,打破行政区划边界,构筑农业型、园区型、景区型、综合型四类城乡融合单元,因地制宜植入自然教育、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会展博览等新产业新业态。”杨婷婷建议,成都可以聚焦城乡融合优势,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上示范先行。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宋嘉问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